close

交通部與旅行公會全聯會大會師 共同宣布:5/27防疫踩線正式啟動!7地直播連線提振旅遊信心,活絡觀光產業鏈,為台灣各縣市帶動觀光人潮、錢潮、景點踩線一條龍。這次被安排到屬於中彰投旅遊線的踩線團,由於正逢梅雨季節,各地大雨不斷,當天為了配合全省電視連線,所有人在八卦山下淋了一個小時的雨,幾秒鐘在鏡頭上揮揮手,只為了宣示:「防疫旅遊順時中,國民旅遊向前衝」,不過如果這樣可以帶動台灣國內觀光產業逐步解封也是值得的美事。說也奇怪,電視連線完後雨就停了,真的也太神奇了...

接下來就由彰化市政府安排參觀彰化一處非常有鐵道文化象徵的「扇形車庫」,這裡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物,也是台灣鐵道迷必朝聖的古蹟,更是目前台灣唯一保存的扇形車庫,非常彌足珍貴的一處文化資產哦! 目前配合防疫旅遊,進入廠區前還是要先量測額溫、噴手部消毒水及全程戴口罩。


彰化扇形車庫位於彰化市彰化車站民生地下道旁,隸屬台鐵彰化機務段,建於1922年 (日大正11年),因軌道由車庫向外展開如一面扇子,所以又稱扇形車庫,火車頭經長距離奔馳後進入車庫休息、保養,因此扇形車庫也又有「火車頭旅館」之稱。目前扇形車庫總共有十二股,上面都有編號,早期蒸汽火車頭只能往前行駛,不像現在的電力或之前的柴油火車頭在前後都有駕駛艙可供雙向行駛,蒸汽機車需要在轉車台上迴轉才能將車頭轉回前方。


那這些火車頭要怎麼進入車庫內? 彰化扇形車庫目前維修車輛的作業持續進行中,因此能有機會見到車輛駛入轉車臺的運作,以前來這裡都沒機會看見火車轉盤實際運作,想一睹火車進入轉盤得看運氣,因為進出時間不定,可遇不可求啊!今天正好透過彰化市政府的協調,商請廠區特別為我們現場表演一次,這難得機會當然要全程錄影下來與大家分享。

原本台灣有六座扇形車庫,台北、新竹、彰化、嘉義、高雄、高雄港,陸續因配合鐵路地下化與電氣化等原因而拆除,彰化的扇形車庫在1994年也面臨了拆除命運,是經地方人士及在地文史工作者努力奔走、爭取始獲得保留,是全臺唯一碩果僅存的「活的」鐵道資產,也可算是彰化人的驕傲了。車庫內還能看到蒸汽火車頭,這部編號CK124堪稱是台鐵「阿公級」的蒸汽老火車頭,於1936年由日本車輛株式會社製造,日本內陸將這型火車稱為C12型,而台灣光復之後才將此型改稱為CK120,其中這台是此型車的編號中第四輛,所以就稱為「CK124」。據導覽人員半開玩笑的解說:「假若有一天台灣發生戰爭,電廠被破壞、電車就不會跑了!油庫如果也被炸掉、港口被封鎖,柴電車也不能開動,但是我們身邊看得到的物品,如木材、衣服都可以當燃料,蒸汽火車頭可以繼續運轉輸送物資...」,有時候看似最古老的工具,在緊急情況時或許還能被派上用場。


這裡曾經親身經歷了臺灣三個不同時期的鐵道發展史,從早期的蒸汽火車時代被作為維修用途;1960年鐵路柴電化時,其一到六股闢建中央檢查臺,用以維修柴電機車;1978年鐵路電氣化時,又整建一到二股來維修電力機車。它的存在的歷史意義,也讓大家得以了解台灣在科技的進步下,火車從燃煤蒸氣到全面電氣化的演進過程。


扇形車庫旁設有登高觀景平台,也可以登上軌道旁的觀景平台,從高處俯瞰車庫的全貌,整體調車轉盤也清晰可見,非常壯觀。在每一股道的下面設有維修車檢查坑道,以利維修人員作業和排水系統用來防止積水,另外扇形車庫每一股道的屋頂皆設有二支排形煙囪,因應蒸汽機車維修時排煙用,這也都成了扇形車庫獨特的景觀。


火車頭就是開進這座轉盤中央,因為轉盤下面有一個軸心,兩側是鐵輪,運用槓桿原理,早期以人力推動,現在改為電動的,要去哪一股就把轉盤轉到它的軌道上,火車頭就能開進去了!



旁邊還有實際的火車呼嘯而過,原來彰化火車站就在後方,彰化是台灣鐵路山、海線的交會城市,在這裡以火車鐵軌當背景,怎麼拍都好看,難怪來這裡會讓人不自主的拍上癮。車庫維修區域目前都還有運作,旁邊還停一台特別的黑色機務搶修車,有些區域一般民眾是禁止進入,參觀時也要特別留意。



旁邊還有一具機器人及一組鐵製休憩椅子,這可是台鐵人員利用火車修護後遺留的廢鐵零件所製作的機器人與裝置,別具特色與趣味。

據說未來彰化市區也要進行鐵路高架化工程,可能會影響現有扇形車庫的運作,萬一無法被保留,那真的是台灣在鐵道文化上巨大損失。彰化扇形車庫是個很有教育意義的地方,的確蠻特別的,很值得來看看,而且全台僅存,世界唯二(另一處則是位於日本京都的扇形車庫),說它是台灣鐵道文化的珍寶一點都不為過,有機會一定要來欣賞這座美麗的扇形車庫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cky88go 的頭像
    lucky88go

    憶起幸福的那些事兒

    lucky88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