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元旦假期前後,梅花盛開的季節,全台各地都有絕佳的賞梅景點,吸引愛梅的雅士追逐。而中南部人氣賞梅景點的梅山公園,因處平地,不需要翻山越嶺或爬山涉水,就可以欣賞到浪漫的的白雪紛飛,感受極致的寒冬浪漫。
地名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反映民族的地理、歷史、語言、文化等現象的變遷,梅山舊時因為設有土牛紅線,也就是漢人與原住民的生活區域界線,所以這裡也成為漢番交易與商旅必經之地。因為此地長滿了很多的野生梅樹,當時的居民和外地人都稱此地為「梅仔坑」。日治時期,因為在這裡的梅樹花蕊細小果食無肉,日本人就將「梅仔坑」改成「小梅坑」。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當地文人雅士認為「小梅」此名過於女性化,而且與隔壁的大林鎮相較,大小之名似乎矮人一截,所以聯袂上書才改為現在的「梅山」,而這段改名的歷史現在看來頗為有趣。
此行心血來潮、臨時起意造訪梅山公園,不知前方有一處停車場才是大門。停好車就從側門進入,園內道路兩旁綠樹蔥鬱,還新設多處的景石,成為頗具詩情畫意的「現代文學步道」。
新建的空中廊道,用紅色的橋梁加上挑高的設計,成為梅山公園的新亮點。
廊道周邊,栽種老梅樹,走在步道在空中賞梅花,成為遊客特殊的體驗。
梅山公園當年是嘉義八景之一的「梅坑月霽」所在,據說公園內種植有三千株梅樹,每年梅花盛開,滿山遍野的白色花海,猶如雪花覆蓋 。
只有紅橋上的這棵「梅花王子」開得燦爛。
不過目前(2021/12/26)大概算不上成數,梅樹上多的是含苞待放的狀態,有點稀疏。
看到聞香來訪的蜜蜂,忙進忙出,正忙著幫梅花授粉的畫面,也挺療愈。
梅山公園的觀景台還可望見遠處的劍湖山、大尖山、二尖山、太平山....
如能從這觀景台上,往下拍攝上千株梅花盛開的全景,一定很美。
梅山公園的梅花都是白梅,小小的花朵看起來很典雅。
因為紅磚白梅的對比效果,這間紅磚屋也是梅花盛開時的熱門拍照點。
梅山公園的環山木棧道規劃的非常完善,棧道旁的路燈上,一年四季都開著鮮豔的紅梅哦!
賞梅小徑上種滿了梅樹,整座公園依山坡而建,高度不高也不陡,逛起來非常舒服。
梅城風采體驗館上的觀景台,這裡提供咖啡販賣,可以喝咖啡賞景休息的地方,觀景平台前的梅樹多半還未開花,真可惜!!
沒有梅花的梅林,還好滿地的綠地毯,還能襯托出公園的雅致。
據載公園裡的梅花成林是當時的梅山庄長江德樹移植三千株梅花來此地,所以這裡的老梅枝幹蒼勁矗立挺拔,樹的姿態越曲折有味道,更多出一份歲月與時間感。
梅花尚未開,但梅樹上已長出綠綠的梅果了。
梅園前的一處MS燈箱裝置,各代表著梅山英文名的首字。
賞梅,一直是梅山公園為人所知的名勝,雖然尚未滿開,無緣見那白雪覆蓋的美景,不過因人不多,悠閒其間,也是非常愜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