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台東其實主要是陪Tina來台東大學面試,雖然最後不一定會來這裡就讀,但是既定的入學流程還是要老老實實地走完,所以就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又再來台東。來了台東,肯定要把暫時當了三年台東人的Rita找出來作陪,全家團聚一下囉! 來台東很多次,有自信隨便都可以找出幾處地方去逍遙過日子,索性也就懶得去計劃行程。再者,自己出門喜歡走到哪兒就玩到哪兒,常常就會發生計畫趕不上變化也是常有的事。這次就是這樣,原想到關山騎田野自行車,路經原生應用植物園時Ms.Chiang突然想起要買園區內的"何首烏藥包"。但是入園要門票,只為了買幾包湯藥包還要付錢,覺得不甘願,後來跟門口的大哥聊聊天攀攀關係秀張證件給他看後,居然就讓我免費入園了,輕鬆完成了買湯藥包的任務。要離開時,我憶起這附近有個「山里車站」,隨口問有聽過嗎?! ....沒有,那要不要去看看?!...好呀! 就這樣,山里車站變成了新的目標。
網路上都寫著「傳說中,到不了的車站」,都是因2009作家劉克襄在《11元的鐵道旅行》一書中所描述的字句,但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只要從原生應用植物園後方,會看見台鐵路標指示「山里車站」,順著小路一直前行,便會抵達這座小小的山里車站。

undefined
現在看到的山里車站已經是經過改頭換面的樣子,已經不是原來照片裡那麼古典質樸。就跟現在的多良車站一樣,透過網路的推波助瀾,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人來打卡,突然變成知名景點,然後就開始拉皮外觀、改建周圍,最後失去原本的風格。幸好,這裡大型遊覽車無法直接進來,而且又地處偏僻的小村裡,所以還能保持單純的寧靜。
undefined
山里車站對於花東鐵路線的歷史而言,算是新的車站,1982年,台鐵為進行東部鐵路拓寬時,為改變舊有路線才重新設立,大家都說此地因周圍群山環繞,而位在山裡的聚落阿美族語就叫「山里」,加上風景秀麗乾脆就取名為「山里」。而山里以前阿美族語叫 Galiduwu,意思是長滿了相思樹林的地方,早期這裡未經開發是一片相思樹林,有很多的山羊、山豬會到處走,那時如果有火車撞到這些動物,司機就會打電話就叫當地原住民朋友去燒熱水,準備加菜...哈哈,這樣的故事情節只有從可愛的原住民朋友口中說出,才能意會當時的生活時空特別的純樸有趣。
undefined
undefined
這裡除了區間車外對號列車皆呼嘯而過,根據統計目前車站平均每日使用人數約七人,山里車站沒有售票口,只有一位站長守護,紅色閘門的出入欄杆門還留著濃濃的復古風,如果你要在這搭車就用悠遊卡或一卡通支付,裡頭大廳空間也不大,非常小巧靜謐。
undefined
月台上還留有這種舊式的站牌,提醒著旅人山里車站就藏在鹿野站與台東站之間。
undefined
月台上樸實的木椅讓人彷彿置身於日本小鎮,城市生活的忙碌,讓人特別眷戀想坐在這裡靜靜地感受山林裡時間靜止的片刻。
undefined
一座非常簡單造型的候車亭、長椅與眼前幾乎沒有人煙的午後,聽著四周的蟲鳴鳥叫,感覺這裡分外出奇的寧靜。
undefined
漫步在以木板鋪底的月台上,這座被都蘭山擁抱的靜謐小站,一直等待著每一位慕名而來的人們,此刻就在時間迴旋的交錯間,與這座傳說的心靈車站不期而遇。
undefined
平日裡,除了偶爾部落裡的孩子們會到車站玩耍外,還有少數來訪的旅人,其餘時間應該幾乎是人煙稀少,看著狗狗昏睡在大廳裡、貓貓也在座椅下慵懶地打盹,我的走動似乎也沒吵到牠們的美夢
undefined
undefined
山里車站最多的不是人而是貓咪,Rita與Tina特別喜歡與牠們親近,看這些貓咪有些正慵懶地在陰涼處午睡,有些還玩起打架遊戲,Rita順著貓背撫摸,貓咪舒服到都翹起了屁股,看了好有趣 ,這裡的貓真的是一點都不怕人,有機會來,別忘了跟這些貓站長打個招呼!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步出車站,田裡的植物是蘆薈,右方的遠處是清晰可見的都蘭山,山勢挺拔雲霧常年繚繞,住在這裡的阿美族人,每天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聖山,想必心靈是特別的安定吧!
undefined
山里車站這裡屬於嘉豐村山里部落目前大約還有三、四十戶人家,有原住民、閩南人、外省人等族群共同生活在這裡,大部分以種植果樹農作維生。對外交通除了每天幾班的區間車,還有幸福小黃會定時來報到。這支醒目的班車時刻招牌造型非常的可愛,對於旅人來說正好可以描述這裡是哪裡。
undefined
站牌後方就是另一處著名的「山里福音教堂」,出了山里車站往前走50公尺就會看到這座小教堂,石頭砌成的白色牆面搭配上鮮紅色的十字架乃是此小教堂的一大特色,平日大門深鎖,只有假日做禮拜時才會開啟教堂大門。
undefined
山里部落原先是住著阿美族,後來有才初鹿的李姓卑南族人進來,接著漢人胡姓、李姓、葉姓遷入。當時福音教會至山里傳授教義,因禮拜聚會需要場所,故決議興建教堂,唯當地信徒以務農為主,生活拮据,無法負擔建材費用,故就地取材於卑南溪畔搬運石頭,齊心合力動手堆疊興建起來。據說後來只剩下一戶信仰基督教,其餘改為佛教與道教,不知道是否屬實!
undefined
屋頂上方紅色小十字架,矗立在深山秘境與綠意盎然的環境中除了醒目,更顯聖潔優雅、遺世獨立。
undefined
一旁還有著花草樹木陪襯,猶如來到國外鄉下小鎮座落山谷中的教會,守護著家園,守護著這裡的居民。
undefined
整個山里部落因為沒什麼人車,如果有機會到鹿野走走,別忘了到「山里車站」與 「山里福音教堂」, 這裡除了好拍、好散步,更是美麗寧靜又帶著歷史歲月滄桑感的秘境!
undefined
離開這處與世無爭的小村「山里部落」,我跟Ms.Chiang說:「我們好像曾經來過...」,她馬上說:「你跟誰來的,說?!」,我說:「跟你啦! 不然還有誰?!」, Ms.Chiang又說:「我從來沒印象有來過..」。算了,我真的覺得我曾經來過....明明就是 Ms.Chiang 。
undefined
春天的台東天氣說變就變,剛剛還暖暖的,一下子烏雲風起,再往關山似乎不是很理想的選擇,我提議這附近有個水橋,好像專門給水走的,有去過嗎? ! 三人一口同聲:「沒有」,那關山就不去,改來這裡囉!! 其實我也沒來過,只是曾經在旅遊書裡介紹過,看書裡的照片在冬季休耕花季時節還會有油菜花、波斯菊襯托紅色磚牆的壯麗。
undefined
車行台九縱谷線往關山的路上看見往瑞源的指示牌,跟著導航越過平交道,一片綠油油的稻浪景色彷彿是縱谷的綠色天堂。能遇見紅白相間的普悠瑪列車高速穿過廣大的綠野,著實令人興奮。
undefined
這裡真正的名字叫「二層坪水橋」,是全國第一座拱形建造的景觀水橋,最主要功能是從事農業灌溉。仿糯米橋形式建造搭配鮮綠稻田跟山景,很療癒,確實別有一番風情。
undefined
據說水圳最早興建於1951年,以前這裡的在地村民爲了引灌溉用水,以石壘、土堤方式興建,後來因為淤積與坍塌而荒廢。但沒了水圳農田的灌溉更為辛苦,後來再將這裡的豐源圳第十支線水圳水源輸往二層坪高地,在地居民以人力挑土墊高水路,才得以輸送水源至對岸高地,稱「二層坪」是這樣的由來,當地人也稱為浮圳。歷經半世紀的使用後,2016年「台東縣農田水利會」重新修建為成拱型水橋並完工通水。
undefined
undefined
此外,由於地勢因素,水道末端逆流而上,除了台東海線東河有水往上流奇景,現在來鹿野二層坪水橋也能見到類似水往上流的奇特景觀,所以才又有「縱谷版水往上流」稱號。
undefined
這紅白相間的拱橋在這一大片稻田中間,好似一個綠布畫上繫上了一條紅緞帶,那樣耀眼和醒目。坐在拱橋下,吹著縱谷的風,眼前遼闊的視野,一樣的稻田卻與池上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undefined
undefined
很久沒使用腳架了,正好這裡沒人,愛怎麼拍就怎麼拍,保證不會影響到其他人,拿出腳架來拍張全家福留念。
undefined
從我們停下車到拍完照片離開,完全都沒有碰到其他組的觀光客來訪,所以不喜歡人擠人的朋友,我推薦超級適合這邊的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cky88go 的頭像
    lucky88go

    憶起幸福的那些事兒

    lucky88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