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年來馬祖最成功的行銷就是「藍眼淚」了,網路上那夢幻的美照讓人錯覺彷彿是隨處可見的奇景,殊不知,讓人「流眼淚」的機會似乎會多一點。想遇到藍眼淚,這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需要水溫、海流以及潮汐的條件共同配合之下才會出現,還要南風夠強,而且要起浪後才會造成驚擾發出藍光...只能說:「燒香拜佛,祈求碰碰運氣」。
台灣是一座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由於疫情從2020持續到2021,當大家都無法出國時,搭機搭船的離島、跳島旅行,正好就讓台灣人省下國外旅行的費用,移情到了台灣島周邊錯落的外島,其中當然也包括過去為軍事重地的~馬祖。說到馬祖是由四鄉五島,南竿、北竿、莒光及東引四大主要島嶼所共同組成,地理位置位於台灣本島西北邊,所以也稱「國之北境」。馬祖過去與金門一樣都是前線戰地,但馬祖比金門多了一點幸運就是未經歷像八二三炮戰那樣的重大砲火摧殘,才能留下更多的歷史與軍事遺跡,成為現在我們最珍貴的文化資產。馬祖列島擁有多山、岩礁、岩岸地形的自然美景,也保留了許多傳統閩東建築,而聚落內村民習於說福州語腔調,與台灣本島的閩南語截然不同。
DSC_0344.jpg
馬祖的交通方式主要分為「空運」及「海運」兩種,搭乘飛機當然是最快最舒適的方式,但受天候影響的機會相對也是最高;海運則是最花時間,但相對於機票票價的成本則是便宜許多。目前空運營運主要以台北松山機場與台中清泉崗這二處為主,為了不多花費交通時間,此次從台中清泉崗機場出發,搭乘立榮航班飛往馬祖。出發前最怕的狀況就是當天遇到《取消》,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因素,馬祖機場(南竿/北竿)為國內最常停飛的機場,只要「起霧」能見度太低就是關閉,而每年4~5月為馬祖旅遊旺季,這期間老天爺也都會非常眷顧《追藍眼淚的旅客》,偶爾就不小心多贈幾日的「關島」遊也是常有的事。幸好當天4/26天氣超級好,順利完成登機及托運行李的手續後,抵達候機廳等待。

20210426_092815.jpg

20210426_093912.jpg

20210426_094723.jpg
經過大約55分鐘的飛行,終於順利抵達馬祖南竿機場,就如台灣的晴朗,藍天白雲、風和日麗,下了飛機大夥高興的相互拍照留影。台灣17座民航機場中,馬祖南、北竿機場可說是最具挑戰性,因為機場三面環海,飛機有如在航空母艦上起降,得避山障還要小心不可衝出跑道而落海。跑道長度及寬度都比台灣本島機場來得窄又短,目前立榮航空使用ATR72-600型飛機經營馬祖航線,只要天氣不佳,無法克服這些不利因素,自然航班取消率就很高。

20210426_111206.jpg

20210426_111228.jpg
用完豐盛的午餐後,首先來到科蹄澳海邊下車,科蹄澳是馬祖村北方的小澳口,下方有座「白馬文武大王廟」相傳清光緒年間,科蹄澳的海邊飄來兩具遺體,村民將之安葬;某天藉助乩童傳神諭,因而建廟。廟成後,每當暴風雨將至,即顯現一盞燈火穿梭於澳口上,以警示沿岸的漁船返航避難,由於神靈庇佑,更堅定村民虔敬的信仰。而封火山牆建築型式興建,鮮豔流暢的線條與配色,小巧玲瓏的外觀是傳統馬祖廟宇的藝術之美。 

DSC_0280.jpg

DSC_0281.jpg
科蹄澳海邊有一條步道可前往媽祖巨神像,下方的祈福坑道、朝聖步道、馬祖境天后宮等區域就合稱為「媽祖宗教文化園區」。「馬祖」地名由來相傳因福建莆田縣湄州島林默之父因其捕魚罹難,投海負父屍漂流南竿塘,鄉人感其孝行足式,厚葬立廟祭祀,尊之為『媽祖』,並以之為列島名有關。而成仙後的默娘總是會提著燈站在海邊指引出海的人民期能平安歸來,所以放在這裡的風燈藝術裝置,特別就以燈籠來類比媽祖手中的那盞明燈,又稱為「媽祖燈」。

DSC_0282.jpg
沿著石階而上,印入眼簾的是高高佇立的巨大馬祖神像屹立眼前,由365塊花崗岩雕製而成,象徵著媽祖365日天天守護著海上漁民安全,本體高度為28.8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神像,雕像刻畫得很細緻,站在它腳下仰望覺得神聖莊嚴。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花了10年以上的時間,可見馬祖居民的決心,更代表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

DSC_0321.jpg

DSC_0310.jpg
只有親臨媽祖巨神像跟前,才會感受真的非常的巨大,看看下方遊客就顯得特別的渺小。

DSC_0317.jpg
巨神像前的平台也是觀景台,造型就像船頭一樣。
DSC_0298.jpg
從馬港天后宮前,往上看才能完整地將船頭平台與媽祖巨像入鏡。就好像媽祖依舊常立船頭,指引著海上行船人回家的方向。

DSC_0358.jpg
媽祖巨象的左後方的遠方碼頭是繁忙的「福澳碼頭」,這裡是馬祖當地最具規模的港口,從南竿想要前往北竿、東引、莒光各離島就一定要來這裡搭船,所以可以算是連江縣主要的海上門戶了

DSC_0306.jpg
正前遠處下方的沙灘是馬祖港,沙灘前有座供奉著媽祖衣冠塚的「馬港天后宮」。馬港為南竿島的重要港口之一,軍方搶灘也賴此登陸,沙灘上還曾發生過對岸中國人民解放軍駕登陸艇投誠馬港事件。現在灘頭上停放有幾艘登陸船,這些登陸艇現應為展示紀念用,已無登陸的需要與功能,就像提醒著來訪的旅客,這裡曾經是戰地前線的過往足跡。

DSC_0307.jpg

DSC_0324.jpg
媽祖巨神像下方有處「祈福坑道」相當特別,出口設計是一座神轎,尺寸剛好是神轎的大小,鑲崁在隧道口上方。據說當年經擲杯請示,由媽祖指定這地方為放神轎的位置,工人開挖時才意外發現這處坑道。所以現在遊客必須鑽過轎底才能走進坑道,就好像媽祖繞境時,信眾們都會爭相「鑽轎底」的習俗有異曲同工之義。傳說「鑽轎底」可以去霉運、保平安、行大運、發大財...,當然是不能錯過這難得的機會。

DSC_0326.jpg
原本是戰備坑道,現在從新整理後加裝LED燈條,整條坑道非常的明亮,而且非常的通風涼爽,相對於外面的烈日這裡可舒服多了。地上還標示著馬祖的一些海上物產,例如淡菜、蝾螺、鱸魚...

DSC_0332.jpg
沿著坑道方向就可走到這處迷彩圖裝的崗哨出口,如果不走進去還真的不知道裡面別有洞天。

DSC_0338.jpg
「祈福坑道」出入口擺放了兩尊非常可愛的Q版媽祖石像,讓出坑口的遊客可以與媽祖合照,比起巨大的莊嚴媽祖巨像,這小可愛版更容易讓人親近。這種可愛的Q版媽祖像在馬祖的許多景點都可以看到,可說是行銷馬祖最佳的代言人。
DSC_0285.jpg
出「祈福坑道」往科蹄澳向下走就會來到馬港美食一條,據當地阿兵哥說「馬祖好吃的在馬港」,老酒麵線、花蛤、佛手、牛肉麵通有,有名的餐廳有比薩大王、大眾飲食店、建澍飲食店、和田屋、超群繼光餅…等,可惜我們用完午餐才過來,似乎對美食沒有那麼強烈的飢餓感了,再者這中午午休時刻街上冷冷清清,店家門口幾乎掛著《休息中》,路上也沒什麼遊客,只好一路直通到底端的「馬港天后宮」。

DSC_0341.jpg

DSC_0343.jpg
在馬祖天后宮旁有座「馬祖劍碑」,整體造型是手握一把劍,劍身寫有馬祖二字及國旗一面,戰地時期由軍方所建造,後進行多次整修,現在已成為馬港的著名地標物。馬祖劍碑造型單純,簡潔有力,如同軍人直來直往的鐵漢個性。面對著馬港的出海口處,也象徵國軍保家衛國、捍衛國土的毅力與決心。
DSC_0345.jpg
坐落於馬港海濱的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也就是媽祖,相傳林默為營救父親不幸遇難,遺體飄到這裡後被魚民打撈上岸,漁民感念,葬於此處海邊,後來林默遺體送回福建老家,只保留衣冠塚在馬祖。

DSC_0350.jpg

聽當地導遊說的嘴角全沫且靈活靈現,據說從前駐地官兵因辦伙不慎而燒燬天后宮,為平民怒而應允重建。在鋪地磚時將石棺覆蓋於下,隔日石棺上方的地磚全部碎裂。當地百姓就以為這是神靈指示不可改變原貌。幾年後欲要重修時,工人欲暫移石棺,但電鑽卻無故斷裂、還有工人欲將石棺石紋描繪著色,但上色後隔日就恢復原狀..這種種的神蹟,都讓當地信眾深信此為媽祖選定之靈穴,未經媽祖神靈的指示,是絕對不可隨意更動。不管是否傳說屬實與否,馬祖人虔誠的信仰是一生安生立命的依靠。

DSC_0359.jpg
馬祖人確定此處靈穴就是當年媽祖林默娘的棺木下葬區。
DSC_0369.jpg
此外,這裡還有一尊登過世界之巔的媽祖神像,2009年,臺灣知名登山探險家李小石先生揹著馬祖境天后宮的6寸媽祖像,登上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這是世界首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神明,也因此更增添了媽祖的光環。
DSC_0368.jpg
從馬港天后宮的廣場前就可以看見遠處媽祖巨神像,臉朝著海面,就好像站立在船頭。
DSC_0356.jpg
「媽祖在馬祖」這句話可不是諧音鬧著玩的,當台灣島的馬祖廟吵吵鬧鬧時,馬祖天后宮的媽祖最有資格說...請閉嘴。
DSC_0372.jpg
馬港旁的沙灘,十分乾淨,灘上停放著幾台登陸艇。
DSC_0360.jpg
由於清朝年間,東南海面有海盜賊寇出沒,常遭洗劫馬祖村落及商旅船隻,為防範海盜侵襲,遂在馬祖南竿西側山峰高點,構築煙台以示警戒,得名「煙台山」,後來國軍進駐後,才改名「雲台山」。馬祖南竿雲台山標高248公尺,是南竿第一高峰,很訝異居然還可以排上台灣第98座小百岳,目前已有公路可底達山巔,這樣也算征服百岳嗎?! 
DSC_0382.jpg

DSC_0380.jpg
與解說板對照地形後,遊客可在平台上遙望北竿島及大陸,如果天氣晴朗時,還可遠眺大陸北茭半島的景色。

DSC_0386.jpg
山上還有座軍方觀測所、兵旗台及眺望平台,但是因為館內有重要的軍方資料,所以禁止拍照,也只開放台灣本國人士參觀。

DSC_0384.jpg
一個座落於險要獨立岩礁上的基地~51 據點鐵堡,這裡原是一座突出於海上的獨立岩礁,早年國軍因為戰略需要而挖掘岩礁建立堡壘設立據點,旁邊岩礁上插滿了玻璃碎片是為了防止大陸的水鬼摸哨。

DSC_0394.jpg
這裡曾經由兩棲蛙人部隊駐守,那碩大的血紅色鐵堡兩字,就能感受到了當時蛙人部隊不能鬆懈的肅殺氣氛。
DSC_0411.jpg

DSC_0396.jpg
岩石般的孤立島顯露在海上,以橋體與本島連接。

DSC_0397.jpg

DSC_0399.jpg
聽在地導遊講述,在對峙緊張時期,大陸水鬼蛙兵會躲藏在無人島礁上,伺機蠢動,而扼守閩江口的鐵堡,與莒光形成交叉火網,戰略位置重要,為了防備敵軍摸哨,所以還配備了另個祕密武器--狗少尉,牠不僅掛有軍階,還配有糧餉,據當地老村長指出,曾有照顧少尉的阿兵哥偷把狗糧罐頭拿去換煙抽,遭靈犬咬破褲管、東窗事發,至今傳為笑談。

DSC_0419.jpg
據點上的機槍堡掩體。

DSC_0421.jpg
據點上的第二道防線瓊麻,像插著一堆防禦敵人的利劍。

DSC_0424.jpg

DSC_0428.jpg
據點第一線入口處便是衛兵哨所。

DSC_0432.jpg

DSC_0433.jpg
爬上步道,驚嘆鐵堡雄踞一方的威嚇力量。

DSC_0435.jpg
小小的岩礁展現出「鐵血剽悍、海上堡壘」的氣魄,現在的「鐵堡」,已成為到馬祖一定要去的地方。

DSC_0436.jpg
1975年當年國軍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由當時陸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因當時設備簡陋,除用炸藥爆破外,其餘均靠人力一寸一土挖掘而成,於1976年3月29日竣工。只歷時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這麼艱鉅的坑道工程,效率與毅力真令人佩服。

DSC_0447.jpg
可眺望遠處的北海坑道口。

DSC_0450.jpg
從南竿遊客中心旁步道進入,繞過據點上方,沿途還可以看見廢棄的軍舍崗哨亭。

DSC_0452.jpg

DSC_0455.jpg
天氣好時,可以清楚的看見莒光的輪廓。

DSC_0458.jpg
步道護牆是深藍色的迷彩妝,水泥護欄外盡是錯落的花崗岩大石,步道陡峭往下通往90高砲支坑道,其射擊區域涵蓋著莒光及閩江口。

DSC_0460.jpg

DSC_0464.jpg
這處大漢據點控制莒光方向水道,戰略地位相當重要。主坑道建有4座砲台,,火力威猛強大,可對空防護射擊敵機,亦可對海面射擊敵船。

DSC_0471.jpg
長長的坑道可說是四通八達, 裡頭還有中山室、士官兵寢室以及彈藥儲存間等設施。

DSC_0474.jpg

DSC_0475.jpg
隨著戰爭情勢和緩,因具有觀光發展的價值,國軍便將大漢據點移交給馬管處,2006年整修完成。

DSC_0479.jpg
1968年時因戰略需求開啟了「北海計畫」,分別在南竿、北竿、東引和西莒開鑿能掩蔽登陸小艇的「地下碼頭」,西莒沒有成功,所以目前只有三處有北海坑道,北海坑道得名於北海計畫。

DSC_0489.jpg
DSC_0493.jpg
貫穿岩壁,開鑿的工程浩大,開鑿此處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的地下碼頭,是由全人工開鑿的,共花費了820個日子,據說開鑿時曾經發生爆炸意外犧牲了很多官兵。

DSC_0494.jpg
DSC_0526.jpg
可乘座划漿的小船入內參觀,這座被譽為『地下碼頭』,可謂是鬼斧神工。
DSC_0538.jpg

DSC_0496.jpg

DSC_0499.jpg
坑道呈「井」的交錯水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向南與外海相通,全長約700公尺,水道長約640公尺,漲潮時水位可高至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

DSC_0500.jpg
走進深邃的坑道中,壯闊的岩壁、幽暗的空間、濕潤的空氣,地下水沿著石縫滴落,滴滴答答的聲音。

DSC_0511.jpg
在這曲折幽深的洞穴裡看陡峭的絕壁、幽暗浮動的水中倒影;氣勢磅礡、光色迷離,令人讚嘆不已。

DSC_0518.jpg

DSC_0519.jpg

DSC_0520.jpg

DSC_0524.jpg

DSC_0527.jpg
北海坑道入口處的雕塑,展示了當年國軍開鑿北海坑道的樣貌,雖然當時到底犧牲了多少官兵已不可考,但希望這座雕像讓我們在參觀北海坑道時要記得國軍的付出,對於過去國軍的努力致上最深的敬意。

DSC_0532.jpg
DSC_0529.jpg
介壽村又名山隴村,縣府前面的一大片土地,規劃成山隴蔬菜公園,裡面種著各式各樣的菜,不必花人力去整理,又讓當地居民有個收入。當初既不願意賣地給「機關」又不願讓土地荒廢種了菜的這些地主,實料不到這片菜園竟成馬祖的旅遊景點,也成為南竿島上最特殊的景觀之一。

20210426_175741.jpg

arrow
arrow

    lucky88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